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,破解“人才瓶颈”与“政策落地难”两大核心议题,2025年7月至2025年8月,四川农业大学“育才归乡·微光助航”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八省(市)乡村一线,围绕国家资助政策成效与大学生返乡意愿展开调研。团队通过问卷调查、深度访谈、政策宣讲等方式,覆盖700余名受访者,包括受助学子、大学生村官、基层干部等,形成万余字调研报告,为政策精准落地提供青年视角与基层样本。
深入八省多维调研,夯实人才振兴之基
团队紧密围绕“资助政策与人才流动”主题,深入四川、山西、重庆等八省市乡村地区,覆盖不同经济水平区域,从政策知晓度、返乡意愿等多维度开展入户调研,累计发放纸质问卷700余份。调研结果为深入分析资助政策落实成效、人才返乡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提供了详实的一手数据,为后续强化多层级宣传网络、建立返乡人才支持机制等对策制定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为全面掌握现行人才流动、资助政策的执行情况,团队成员去到乡镇,与基层干部展开深入交流。从与郭家庄镇基层干部的访谈中了解到,乡村吸引和留住人才面临不少挑战:一方面,政策与人才发展链接不足;另一方面,乡村就业创业环境仍难以提供有竞争力的岗位和薪资。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青年返乡的积极性。杨书记认为,人才对于乡村振兴至关重要。他们往往能为乡村建设提出诸多关键且具有创新性的意见建议。这些心声让团队成员深刻意识到,乡村人才振兴事业道阻且长。

图一:团队成员开展入户调研

图二:团队成员采访基层干部
精准宣讲播撒希望 暖心回访助力梦想
调研期间,学生资助中心的几名同学走进中学,面向还未迈入大学的在校高中生开展资助政策专项宣讲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讲解了国家助学贷款、国家助学金等政策的申请条件、流程及帮扶力度。并在现场解答高频问题的同时,积极宣传四川农业大学,展现了川农大悠久的建校历史、雄厚的学术实力,令不少同学心向往之。
不仅向前展望,团队也向后回望。团队成员对曾受过资助、已经毕业的同学进行回访,了解资助政策在其成长中扮演的角色,一位同学在访谈中表示:“国家的资助就像一场及时雨,大大缓解了家里的经济负担。”在团队成员的引导下,受访者们讲述着自己的成长历程。来自成都市金牛区的魏女士回望过往时感慨万千:“因为有资助政策的支持,我才能有余力去考教资、会计证等证书,拓宽我未来的职业选择面。”

图三:团队成员回访守助学子

图四:团队成员开展政策宣讲
通过此次的社会实践,“育才归乡·微光助航”团队的足迹不仅丈量了乡村的广袤,更触摸到了国家资助政策在个体命运与乡土发展间架起的无形之桥。从受助学子的肺腑感言,到基层干部的殷切期盼,团队采集的不仅是数据,更是乡村振兴最深处的人才脉动。当政策的“及时雨”精准浇灌学子的梦想,当乡村的广阔天地真正成为施展才华的沃土,那条连接学有所成与回报桑梓的归乡之路,必将越走越宽,汇聚成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磅礴青春力量。川农大人正以实际行动证明,他们是国家资助政策的受益者、传播者,更是未来投身乡村、反哺乡土的践行者与生力军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