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鸭肉遇上乡土文化:实践团探索乡村产业与文化融合新路径

时间:2025-07-30 21:07 编辑:向杨宁      四川新闻

在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县红河镇,一片沃土孕育了深厚的乡土文化与蓬勃的食品产业。近日,曲阜师范大学“食安乡韵·圣沣实践团”实践团深入当地,探索“产业 + 文化”融合新路径,旨在将特色鸭肉产品与传统节庆习俗有机结合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。红河镇作为昌乐县的次中心,以食品加工为主导产业,拥有丰富的河流资源和农业基础,其中肉鸭养殖与加工已成为区域经济支柱。实践团提出,通过创新性的文化赋能,如中秋烤鸭礼盒、乡村美食节策划等,圣沣等企业的预制菜和特色鸭产品可无缝融入乡土生活,提升产业附加值,带动农民增收。

1c791b4fc0eb752a12f2803120981a84

图 1实践团与圣沣食品集团企业合照

一、乡土文化底蕴:红河镇的独特魅力

红河镇地处昌乐县南部,镇域面积约194平方公里,人口超11万,是全县面积最大、人口最多的乡镇。得益于汶河、红河等丰沛水源和高崖水库的滋养,当地形成了以农业为核心的乡土文化。特产包括花生、西瓜、大姜等,而肉鸭产业更是亮点,年加工能力达数千万只,成为“江北花生加工第一镇”后的又一产业名片。文化上,红河镇依托水源优势,发展出独特的饮食传统——鸭肉制品在节日宴席中占据重要地位,象征团圆与丰收。例如,中秋时节,家庭常以烤鸭作为团聚菜肴,体现对自然的感恩。此外,镇内拥有高崖水库等景点,为文旅融合提供了天然载体。然而,随着现代化进程,传统习俗面临淡化风险。实践团调研发现,将食品产业与文化元素结合,不仅能保存民俗,还能拓展市场空间。

b2510e0adf4fa99734b26c4acb118b16

图 2红河镇地理优势介绍

二、产业 + 文化融合建议:以圣沣产品为核心

基于红河镇的产业基础,实践团提出具体建议,旨在通过节庆和活动,将预制菜、特色鸭产品转化为文化载体。

1.融入节庆习俗:中秋烤鸭礼盒的创新应用

中秋节作为传统团圆节日,是推广鸭肉产品的黄金时机。圣沣企业可推出“中秋乡土烤鸭礼盒”,结合红河镇的民俗元素,内附预制烤鸭产品,通过现代加工技术确保风味与便捷性。产品可配以传统酱料,如以大姜、花生调制的特色蘸酱,突显红河风味。同时,建议企业与村委会合作,在节日期间组织“烤鸭宴”活动:村民以礼盒为基础,添加自制配菜,形成社区共享餐会。这不仅传承了“食鸭祈福”习俗,还借助电商平台扩大销售,预估可提升节日销量30%以上。礼盒还可附赠文化手册,介绍红河鸭肉历史,增强消费者情感连接。

1c509d4744e4000501c9c3b1e8b5e4bb

图 3烤鸭礼盒示例

2.乡村美食节策划:打造“红河鸭韵文化节”

为系统化推动融合,实践团建议策划年度“红河鸭韵文化节”,选址于镇中心或高崖水库周边。美食节以“品鸭肉、赏民俗”为主题,分设三大板块:

(1)展示体验区:圣沣等企业展示预制鸭产品,如即食烤鸭、鸭肉罐头,并设置互动工坊,游客可学习传统鸭肉腌制技法。结合当地特产,如花生制品和西瓜,推出“鸭肉+果蔬”创新菜谱,突显红河农业多样性。

(2)文化演艺区:邀请民间艺人表演水源祭祀舞蹈或丰收歌舞,融入鸭肉主题故事,如“鸭乡传说”短剧。同时,组织“鸭宴厨艺大赛”,鼓励村民用圣沣预制菜创作乡土菜肴,优胜作品纳入企业产品线。

(3)产业联动区:与秦皇湖旅游景点合作,推出“一日游”路线:游客参观肉鸭加工厂,了解从养殖到预制菜的产业链,随后参与美食节活动。此举预计吸引周边市县游客,年带动旅游收入增长20%。

美食节可于秋季举办,避开高温季,利用红河镇凉爽气候优势(参考近期天气趋势,7月底至8月多雨转晴,宜选9月)。通过社交媒体预热,结合“预制菜便捷生活”话题,吸引年轻群体。

9ce0a8b6f2a9dfd1202d68e61c881600

图 4实践团提出相关建议并讨论

三、企业产品赋能:预制菜与特色鸭产品的文化升级

圣沣企业的预制菜和特色鸭产品是融合核心。实践团强调,产品研发需紧扣文化内涵:

(1)预制菜创新:针对快节奏生活,推出“红河风味鸭肉预制系列”,如即热型烤鸭或鸭汤包,保留传统工艺(如烟熏技法),同时确保食品安全与保鲜。包装使用环保材质,印有乡土图案,增强品牌故事性。

(2)特色鸭产品延伸:开发“文化礼赠”产品线,如节庆限定版鸭肉礼盒,搭配本地花生酱或茶饮,形成组合销售。企业可与电商合作,利用红河镇“互联网+农业”基础,通过直播带货讲述鸭肉文化,提升溢价空间。

ddf4d68b9f539bef1eb3707747369c6d

图 5预制菜与特色鸭产品展示

实践团引用企业案例:类似乐港食品的肉鸭加工模式,年产能数千万只,显示产业规模化潜力。圣沣若采纳建议,预计可降低营销成本15%,同时提升产品文化附加值,助力农户增收。

四、未来展望:推动可持续融合

产业与文化的融合不仅是经济策略,更是乡村振兴的引擎。红河镇可借鉴“食品特色小镇”蓝图,将鸭肉文化融入城镇规划,建设主题街区或博物馆。长期看,需政策支持:镇政府可设立产业基金,补贴文化节活动;教育板块引入乡土课程,如红河镇小学开设“鸭乡文化课”,培养青少年认同感。实践团呼吁,企业、政府和社区三方协作,让鸭肉产品成为红河名片,走向全国市场。

总结而言,当鸭肉遇上乡土文化,红河镇正书写产业振兴新篇章。通过中秋礼盒、美食节等实践,圣沣预制菜与鸭产品不仅满足味蕾,更传承文化基因。未来,这一模式或可复制至全国,为乡村产业融合提供“红河样本”。

撰稿人:王梦竹 田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