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赓续红色血脉、传承伟大精神,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“寻访红色足迹,赓续精神长流”实践队在寒假期间返家乡参观红色遗址,学习红色精神,其中一支小分队于2024年1月12日前往了成都人民公园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,该纪念碑是为了纪念在抗日战争中阵亡的64万川军修建。
纪念碑坐西南朝东北,由基座、碑体、塑像三部分组成,整体高约8米。纪念碑塑像造型是国民革命军人,身背大刀、斗笠、背包,身着短裤,扎绑腿,穿草鞋,手握步枪,跨步向前,即刻准备冲锋,士兵造型的原型是川军班长张朗轩。
1937年,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,川军七个集团军共40余万人即赴前线杀敌。抗战期间,四川籍将士350余万人加入国民革命军等部队出川抗日,伤亡达64万之众(阵亡263991人,负伤356267人,失踪26025人)。“无川不成军。”抗战期间,川军参战人数之多、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。按当时人口统计,每5至6个四川人中便有一人参军,以血肉之躯与装备精良的日军浴血奋战,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。
从纪念碑一侧进入公园,假山的左面有一组雕像,展现出战乱时分许多令人感动的场面。有老妈妈送儿子参军上前线的,有背着婴儿的妻子惜别丈夫的,还有在父老乡亲面前喝下壮行酒的将士们。雕像传达出家人和乡亲们的不舍,同时更表现出出征的将士们的坚定以及舍小家为大家的大义。谁不想有安详的生活,谁不向往美好的明天。但当战火烧到了家门,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,川中男儿义无反顾投身战场。
“抗战到底,始终不渝,即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,川军则一日誓不还乡!”川军总司令刘湘的遗言,深深地表达了川军誓死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,也激励着将士们抗敌。即使没有精良的装备,没有丰厚的后勤补给,没有暖和的军装,但川军仍以坚韧不拔的精神以及强大的战斗力抵御敌人,只要还有力气,血还能流,他们就不会退缩。
在雕像的另一侧,是一座石碑,上面刻着“勿忘国耻,警钟长鸣”,警醒着不忘曾经烽烟起,心中长鸣警钟声。本次实践,不仅可深入地学习到红色精神,更展现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要常忆川军精神,以攻坚克难的顽强意志、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,走好新时代的“赶考路”。